HELLO FM - PREFERRED LISTENERS' CHOICE
  • Hello FM 主页
  • 每日娛樂新聞
  • 世界望遠镜
  • 名人藝事

本地糖尿病患比例高 須定期檢查及時醫

1/19/2021

0 Comments

 
Picture
糖尿病是常見病,但它在我國到底有多普遍?答案是:每九名新加坡人中,有一人患糖尿病。我國糖尿病患者超過40萬人。

據2015年統計,在20歲至79歲的發達國家人口中,新加坡糖尿病的發病率為10.5%,僅次於美國的10.8%。此外,新加坡每年平均1200名糖尿病患者必須截肢,可能是全世界最嚴重的。全國腎臟基金會提醒,定期健康檢查是發現糖尿病早期症狀和及時治療的最佳途徑。

糖尿病的常見症狀包括體重突然下降或上升、尿頻、極度口渴、傷口癒合緩慢。第二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當中最常見的類型,通常與肥胖症密切相關。體重指數(BMI)超過23.0kg/m2、有一級親屬患糖尿病,或超過40歲的人,建議接受糖尿病檢查。

空腹血糖(禁食8至10小時):

正常:少過6.0mmol/L或等於6mmol/L

糖尿病前期:6.1至6.9mmol/L

糖尿病:7.0 mmol/L或更高

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(兩小時過後)(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):

正常:少過7.8mmol/L或等於7.8mmol/L

糖尿病前期:7.8至11.1

糖尿病:11.1 mmol/L或更高

如果被診斷患糖尿病,或屬於糖尿病前期患者(指血糖指數比正常水平高,但不至於被確診為“糖尿病患”),應改變生活方式,包括結合健康飲食和體能活動,將體重減輕,提高身體機能對胰島素的敏感度。
0 Comments

不控製糖尿病 可致腎髒病

1/18/2021

0 Comments

 
Picture
在我國,糖尿病是腎衰竭的主要因素,佔新病例67%。請全國腎臟基金會解析不受控制的糖尿病會如何影響腎臟健康,最終導致腎髒病。

糖尿病是指人體抵製或不能產生胰島素。當人體缺少胰島素時,血液中的葡萄糖或血糖水平就會升高。

糖尿病基本可分為三大類:

第一型糖尿病: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。胰腺幾乎不分泌胰島素,主要發生在小孩和年輕人身上。

第二型糖尿病:最普遍的類型。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抵抗:胰腺可產生胰島素,但身體不能正確使用胰島素。主要發生在成年人身上,通常與肥胖症密切相關。

妊娠期糖尿病:指孕前沒糖尿病,在孕期(尤其在孕晚期)出現高血糖水平的狀態,通常在生產後就會消失。這不包括妊娠前已存在的糖尿病。

不受控制的糖尿病如何影響腎臟?

增加血液中的糖分水平,導致腎臟必須更加努力地清理血液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腎臟中被稱為腎小球的微小過濾單元將受到損害。

腎臟開始將蛋白質洩漏到尿液,而不是留在血液中。

腎髒病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,導致更多的液體和有毒廢物留在血液中。
0 Comments

按摩穴位 助緩孩童換牙不適

1/15/2021

0 Comments

 
Picture
孩童6、7歲左右時,開始陸續長出恆牙,替換乳牙。乳牙鬆動時,孩童難免會感到不適。請三和中醫義順分院醫師分享如何可通過按摩穴位,幫助孩童舒緩不適。

上牙
Picture
① 衝陽:位於足背最高處,當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,足背動脈搏動處。
Picture
② 頰車:在面頰部,下頜角前上方,耳下大約一橫指處,咬牙肌肉隆起時出現的凹陷處。
Picture
下牙

③ 合谷:在手背第1、2掌骨間,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。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,放在另一手拇、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,當拇指尖下是穴。
Picture
④ 下關:在面部耳前方,當顴弓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。

如何操作:用拇指或食指按住穴位,揉按按摩。每個穴位按揉20次,可重複做,但要注意,不要按到紅腫或淤青。

提醒!合谷穴是交叉的,即左側牙齒按右手合谷穴,右側牙齒則按左手。
0 Comments

天冷易便秘 教你如何防緩

1/14/2021

0 Comments

 
Picture
最近天氣冷,很多人有便秘的困擾。究竟為何天冷容易便秘?如何可預防和緩解?請本地中醫師解析和建議。

宜康中醫醫師接受訪問時說,天氣冷容易便秘,分二個情況來看:

一是天氣冷,腸的肌肉收縮緩慢,導致腸蠕動也變慢,形成便秘。二是天氣冷,排汗少,喝水量減少,導致腸道澤潤不足,糞便乾燥不易排出。若以上二點都有,便秘會延續。

醫師表示,了解以上二點,天氣冷期間便秘,就應:

  • 注意保溫保暖。
  • 喝足夠水,多吃蔬菜水果。
  • 避免喝冷飲、吃煎炸食物。
  • 下廚時,加入適量麻油和姜。
  • 即使天冷,運動也不可少。
  • 自行按摩腹部,再配合按摩合谷穴、足三里穴。

Q:便秘者是否不宜喝薑茶?

醫師:天氣冷,喝薑茶對體質偏虛性或寒性是有幫助,因薑茶偏溫,幫助腸道生理機能維持正常蠕動,而減緩便秘。體質偏虛偏寒者,也可飲桂圓紅棗茶、芝麻糊等來緩解便秘。

但體質偏熱的人,喝薑茶可能使便秘加重。建議這些人吃杏仁糊或豆花來緩解便秘。
0 Comments

坐骨神經痛患者 術後如何照料

1/13/2021

0 Comments

 
Picture
一些坐骨神經痛患者或者需要手術治療。手術後,如何照料?請伊麗莎白山醫院骨科醫生解析。

醫生說,與開放式手術(open surgery)相比,微創手術(minimally-invasive procedures)的恢復時間通常更短。

但患者仍可能需要進行物理治療,來改善力量和柔韌性,並有助於防止背痛復發。

手術後,患者及其看護者需學習如何護理傷口;醫生也會開針對術後疼痛的藥物;患者也需定時復診,除了拆線,還可讓醫生監測康復的進展。不過,如果突然、異常或劇烈的疼痛,建議立即看醫生。

重要的是,要記住,每名患者的康復時間有所不同,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。這將視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手術的情況。

患者若患有其他疾病,例如高血壓或糖尿病,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,如吸煙,會影響康復速度。

提醒!患者應認真遵循任何術前和術後指導,因為這些建議是針對每個患者的狀況和康復情況而定制的。

Q:一些神經神經痛患者在看專科醫生前,可能先看家庭醫生。看診時,要留意什麼?

答:與醫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很重要,因為醫生最熟悉患者的病史,包括嘗試過的非手術治療方案。

如果家庭醫生推薦看骨科專科醫生,建議準備所有相關的病歷給醫生參考。
0 Comments

長時間久坐 加重坐骨神經痛病情

1/12/2021

0 Comments

 
Picture
疫情期間很多人居家辦公,由於缺乏適當的辦公桌椅,長期處於不良姿勢,引致一些人背部疼痛。骨科醫生指出,原本患有坐骨神經痛的人群,可能加重病情。坐骨神經痛的導因有哪些?什麼症狀是病情惡化的跡象?本期請骨科醫生解析。

伊麗莎白山醫院骨科醫生說,坐骨神經痛(sciatica)是脊柱神經受壓的疾病。在醫學上,這稱為坐骨神經受壓(compressed sciatic nerve)。

這病會引致炎症、疼痛,有時從下背部延伸至臀部和腿部的麻木感,甚至困難進行日常活動,可能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。其中,下背部疼痛是患者最常向醫生申訴的症狀之一。

坐骨神經痛的常見導因

  • 額外體重,包括懷孕:增加對神經的壓力。
  • 一些疾病,如糖尿病,也可引致坐骨神經痛。
  • 經常提重物或長時間久坐。

醫生指出,坐骨神經痛引起的疼痛程度因人而異。要提醒的是,劇烈疼痛、腿部無力,或無法控制膀胱等,可能代表病情已惡化,而從神經發炎發展至神經損傷。此時,若不接受適當的治療,可能造成永久性後果。
0 Comments

按穴位助散風寒

1/11/2021

0 Comments

 
Picture
最近風大雨多,中醫師建議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,助散風寒,宣肺氣、健脾胃、清濕熱。 請三和中醫義順分院醫師分享這些按摩這些穴位的方法。

醫師說,按揉風池穴搭配合谷穴,可散風寒,宣肺氣;足三里搭配陰陵泉,可健脾胃,清濕熱。

取穴方法:

合谷:先以一手拇指內側橫紋,對準另一手虎口,拇指下壓,指尖所按之處即是。

風池:位於頭後枕骨下緣兩側的凹陷中,即在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之間凹陷中。

足三里:位於小腿外側,外膝眼下四橫指、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。

陰陵泉:在小腿內側,當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。

操作方法:

用大拇指按住穴位按揉,邊揉邊輕輕用力,以穴位處有輕微酸脹感或發熱為度。每個穴位按揉約20秒,可以重複按摩。注意按摩力度適宜,不可過重,以免損傷皮膚和肌肉組織。
0 Comments

寒濕者 不宜喝涼茶

1/8/2021

0 Comments

 
Picture
​許多人都知道,濕氣重會導致人容易疲勞、生病。濕氣有內濕和外濕之分。對於這兩種濕氣,中醫的治療方法有何不同?喝涼茶可清熱祛濕嗎?請本地中醫師解析。

養生保健中醫診所醫師受訪時說,濕氣可分內濕和外濕。中醫治療內濕,多以芳香化濕健脾的中藥為主,同時會根據不同的證狀,採取適當的配伍,如脾虛者要配補脾健胃藥;腹脹者要配行氣藥;寒濕者要配溫裡藥等;濕熱下注、小便不利、水腫者,才配伍利水滲濕藥,如薏苡仁等。

對於外濕引發的關節疼痛則會用到袪風濕散寒的中藥,如獨活、威靈仙等。如果是風濕熱痺則會配伍清熱藥同用。

醫師說,除了內濕和外濕,濕氣還可與寒和熱結合而成寒濕或濕熱。本地常見的涼茶多以清熱燥濕、清熱解毒的中藥(如黃芩、龍膽草、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蘭根等)為主,不適合寒濕患者服用,因為清熱會損傷人體陽氣,加重寒濕,影響脾胃功能。

所以,喝涼茶前,要知道自己身體是屬寒濕還是濕熱,以及涼茶的中藥組成,不可盲目飲用。

體虛、痰濕和濕熱體質患者也可通過中醫調理,採取中藥、針灸、拔罐和推拿等個體化治療,及時強壯臟腑功能,改善體質,以預防及減少疾病的發生。
0 Comments

如何食用薏苡仁 有效祛濕

1/7/2021

0 Comments

 
Picture
​最近幾乎每天都下雨,濕漉漉的,許多人也覺得這幾天身體積累了很多濕氣,該喝些薏米水(薏苡仁煮水)祛濕氣。究竟什麼是濕氣?薏苡仁真的有祛濕功效嗎?請本地中醫師解析。

養生保健中醫診所的醫師受訪時說,濕氣可分內濕和外濕。

內濕指的是脾胃功能失常,無法將營養變化成氣血,而化生成濕熱。除了過食辛辣油膩的食物,不良的飲食習慣(如:食無規律、暴飲暴食、冷熱同食、恣食生冷、過度減肥等)和生活起居失調(如:經常熬夜、睡眠不足、抽煙喝酒等)、壓力過大、情志不暢也是導致脾胃功能失常的主要因素。

外濕指的是天氣潮濕或淋雨,或從事水中作業等。外濕可損傷脾胃功能,導致患者沒胃口而化生內濕。

醫師說,薏苡仁(俗稱中國薏米)是利水滲濕的中藥,性味甘、淡,性涼,有健脾補肺、清熱利濕、除痺排膿的功效。

喝薏米水只可利尿滲濕,還須通過辨證,配合其他中藥才可有效祛濕。

醫師也提醒,由於薏苡仁有利尿作用,脾虛便秘及妊娠婦女要慎服。它性涼,也不適合寒濕患者飲用。
0 Comments

孩子脊柱側彎?家長可自行初步檢查

1/6/2021

0 Comments

 
Picture
家長如何可自行初步檢查孩子是否有脊柱側彎(scoliosis)?伊麗莎白山醫院骨科醫生教一個簡單的測試方法。

脊柱側彎會導致孩子的軀幹出現明顯變化,建議家長觀察:

  • 肩膀不平:一邊肩膀高於另一邊。如果孩子穿係有帶子的衣服,可注意到左右肩膀的帶子長度不同。
  • 胸部不均勻:一個乳房高於另一個乳房。
  • 腰圍不均勻:腰部一側向上傾。

醫生建議家長可在家中為孩子進行“前彎測試”(Forward Bend Test)。

方法是:讓孩子站直,雙手合十,往前彎腰近90度,嘗試觸碰腳趾,膝蓋必須伸直;觀察孩子背部是否有出現一高一低的情形。如有不對稱的情形,即有可能是脊柱側彎。

帶孩子去看醫生時,醫生會仔細檢查孩子的軀幹,並進行上述“向前彎曲”測試。醫生也可能建議進行X光,以更好地觀察脊椎的形狀。
0 Comments
<<Previous
    Hello FM

    CONNECT NOW
    Picture

Hello fm - preferred listener's choice


Hello FM ©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(版权所有全属)
Powered by Project Awareness (Singapore) Pte Ltd (201320571D) l Contact Us

  • Hello FM 主页
  • 每日娛樂新聞
  • 世界望遠镜
  • 名人藝事